在寒冬腊月,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工作中疲惫了,冲上一杯浓浓的咖啡提提神;从冰箱里取出来的肉扔进热水里,解冻起来既快速又便捷;家具上落了灰尘,用鸡毛掸子轻轻一掸,问题全部解决;睡觉前顺手将手机放在枕边,晚上有电话或看时间就不用起床去找手机了,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确是错误的做法。从今天开始我每天为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的健康常识。

穿着服饰与健康

冬季穿衣并非越厚越好: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的厚度并不成正比,而是与衣服的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穿的衣服过多过厚,会因温度过高而使皮肤血管扩张,导致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量,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容易长冻疮的人,由于穿衣服过多,限制了运动,导致末梢血液循环不够,反而更容易长冻疮。所以初冬时节尽量不要因气候变凉而大量地增加衣服,而要慢慢添加,以便逐渐适合环境温度的变化。
穿裙子要分季节:在寒冷的季节穿裙子很容易引发感冒,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风险。寒冷的冬天穿着裙子,双腿暴露在外面,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寒和潮湿的侵袭,从而出现肢体发凉,麻木和关节红肿酸痛的症状,时间一长,容易增加风湿性关节炎。女性下肢长期遭受寒冷空气侵袭,还容易引发一些妇科疾病。
保暖内衣不宜贴身穿: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保暖内衣大多是用复合夹层材料制成的。这些含化学纤维的衣物都容易产生静电,这些静电会在人体周围产生大量的阳离子,导致皮肤水分减少,皮屑增加,从而使人产生瘙痒的感觉。老年人长期穿含有化学纤维或超薄薄膜的保暖内衣,会对骨髓的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伤害最为严重,常会引发头痛,失眠,烦躁,心慌,多汗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猝发中风或心肌梗死。
天热也不可少穿衣: 天气炎热的时候,衣服并不是说穿得越少就越凉快,研究表明: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裸露在外的皮肤才可增加散热。而在暑热难耐之时,气温一般都接近甚至超过37℃,这时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皮肤暴露越多就会感觉越热。所以夏季衣服可以宽松些,尤其是领、袖、裤腿等开口处要敞开些,夏天最好不穿牛仔裤和紧身衣。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明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下一个健康常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